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傳統,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,就提出“弟子事師,敬同于父”。
新中國成立前,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。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、旨在呼吁改善教師待遇的“6月6日”版教師節。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“農歷8月27日”版教師節。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,后者因為戰爭等原因并未在全國推行。
清晨的路上,老師匆忙的腳步總是迎著第一縷朝陽,只為了早一點進入課堂。傍晚的時分,疲倦的身影卻是伴著最后一抹夕陽,只想把時間多用在學生身上。夜晚的窗前,點亮了書桌上小小的燈光,批著厚厚的作業一行一行,老師,您辛苦了!
有人曾說,老師是一份很閑的工作,其實,老師從來不下班!
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一個故事:
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,有人就問:“老師,您的課堂太有感染力了,你花了多久時間來備課?”這位歷史老師回答:每一堂課,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,但現場準備,卻只花了十五分鐘。是啊,老師就是用一生在備課,哪一堂課不是窮盡你畢生之所學?
一句“把教材讀厚,把課文教薄”,最見老師的心血??!所以,“臺上一分鐘,臺下十年功”,若用在老師身上會更加精妙。
一截短短粉筆,勾畫著學海的浩大;一方窄窄講臺,搭起通向真理的支架;一番諄諄教誨,吐露情意真摯的話;一疊厚厚備課本,寫滿辛勞付出的密密麻麻;一雙溫暖的手,領著學生快樂長大。
歲月無聲的匆匆流逝,年輪重重疊疊地增添。您把自己寶貴的一生,都獻給您喜歡的學生和熱愛的教育事業,嘔心瀝血,卻毫無一句的怨言!
您用美好的心靈,流淌的汗水,澆灌著桃李滿園,芬芳天下。如今寶貴的青春歲月,已飄逝如煙,您早已是鬢染霜花,但是笑容卻如初的燦爛。不禁感慨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恩師難忘,師恩永遠!
在教師節來臨之際,選一束鮮花送給辛勤的老師吧!
康乃馨,大部分代表了愛、魅力和尊敬之情。與玫瑰所不同的是,康乃馨代表的愛表現為比較清淡和溫馨,適于形容親情之愛。
而在我們中國,有著尊師重道的傳統,古語云“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”。所以,康乃馨不僅適合送給父母,也適合送給老師,教師節送老師康乃馨,是對老師的節日問候,也代表著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尊敬,還代表著對恪盡職守的老師的感激和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