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,花中四君子(梅蘭竹菊)之一,也是世界四大切花(菊花、月季、康乃馨、唐菖蒲)之一,產量居首。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,才有陶淵明的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名句。

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。唐·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:“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?!痹诠派裨拏髡f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、長壽的含義。

菊花這種植物大家都非常熟悉吧,自古以來菊花就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花卉,在文人騷客的筆下也流傳出許多詩句。那么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菊花的種植方法,了解盆栽菊花的栽培方法。

菊花的生長習性:

菊花,短日照植物,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。喜涼爽、較耐寒,生長適溫18~21℃,地下根莖耐旱,最忌積澇,喜地勢高、土層深厚、富含腐殖質、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。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皆能生長。

盆土:

盆栽菊花的土壤要求土質疏松,腐殖質豐富。菊花最忌連年栽在原地或使用栽過菊花的老盆土,因為連作會導致土壤理化性質的惡化,對菊花生長不利。所以,每年都要準備新的培養土。

留種:

為了保留和發展不同的菊花品種,在開花期就要一一登記,造冊編號。于11月中旬選擇向陽背風的地方作畦深栽(比原土球約深3厘米以上),隨即澆灌定根水,栽后3天—4天施一次液肥并鋪蓋糖灰,剪去地上部花枝和老干。

若冬天干旱,要注意及時澆水。來年3月可扒開糖灰,進行中耕除草,施肥2次—3次,以促進萌芽。4月初,摘去正頭,通常每叢留種3株。

繁殖:

菊花的繁殖方法有扦插、分株、嫁接、播種等,一般以扦插為主。菊花扦插,4月上旬清明后即可開始,分期分批,一直可延續到7月上旬,一般矮品種早插,高品種遲插。

插穗宜選擇健壯母本萌發的嫩枝,在頂端長約3厘米處剪下,去掉下面葉片,基部用利刀削平。株行距3厘米×4厘米,先用竹簽插一個小洞,然后將插穗插入土中1厘米許,隨插隨用手指壓實。

插后立即噴水,搞好遮陽設施。在沒有生根以前,應勤噴水,生根以后,澆水可適當減少。扦插后,大約3周—4周可生根,生根后即可分栽上盆。

上盆:

定植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。扦插苗移植時摘心一次。盆底墊粗粒土,上面再填培養土。定植后,勤除雜草,保持盆面土壤疏松。

澆水:

春季菊苗幼小,澆水宜少;夏季菊苗長大,天氣炎熱,蒸發量大,澆水要充足,可在清晨澆一次,傍晚再補澆一次,并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,以增加環境濕度;立秋前要適當控水、控肥,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。

立秋后開花前,要加大澆水量并開始施肥,肥水逐漸加濃;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,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,蒸發量也小,須嚴格控制澆水。

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,不可用猛水沖澆。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,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。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;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,反之則要少澆。

一般在給花澆水時,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,不干不澆,澆則澆透。但不要使花盆汪水,否則會造成爛根、葉枯黃,引起植株死亡。

不同品種需肥量也不一樣。如蓮座類、舞蓮類需肥量比較大,而單平瓣類品種需肥量則較少。施肥時,切勿沾染菊葉,以防葉焦枯落。

摘心、抹芽、除蕾:

摘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達到預定的開花頭數,同時也可以防止植株生長過高。一般標本菊摘心3次—4次,大立菊摘心5次—6次,懸崖菊要不斷摘心。植株較高的摘心次數多,生長緩慢的摘心次數可減少。

摘心要適時,一般在5片葉子時摘去頂端3枚嫩葉,摘心過遲莖干木質化,摘心分叉處容易斷裂倒伏。立秋后停止摘心,以后在新枝的葉腋間還會不斷萌發新芽,這些新芽新梢要隨時抹掉。正常情況下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陸續出現花蕾,可根據培育要求進行疏蕾和保蕾。

病蟲防治

田區及田的四周圍環境所發生的雜草,其非競爭性危害可成為病蟲之寄主或棲息所在,而間接造成損失。平地旱田所發生的一年生雜草,發生在高溫季節的雜草種類有芒稷、牛筋草、馬唐、香附子、馬齒莧及野莧;

在低溫的秋冬季節主要雜草有鵝兒腸、鼠曲舅、小葉灰藋、小葉碎米薺、山芥菜、泥胡菜、早苗蓼。雜草對菊花生長除直接于水分、養分、光線等之競爭,亦不利于菊花田間管理作業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蟲害,故于菊花栽培過程中必須要予以適當之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