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星花,學名蕺葉秋海棠,七星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倒鱗秋海棠中國的特有植物,是秋海棠科,秋海棠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狀莖匍匐,節處著地生根,葉均基生,葉片兩側不相等,輪廓卵形至寬卵形,上面褐綠色,散生直或彎的長毛,下面淡褐綠色,沿脈有短刺毛,花葶近無毛或無毛,花少數,通常白色,稀粉紅色,花梗被卷曲疏柔毛;
花被片外面2枚寬卵形,花藥倒卵形,花梗被卷曲疏柔毛;花被片極不相等,外面的近圓形、寬長圓形或寬卵形,子房呈橢圓體,蒴果下垂,果梗無毛,輪廓倒卵長圓形,種子極多數,6月開花,8月結果。
中國人予以“相思”、“苦戀”。這在陸游與唐婉、寶玉與黛玉的相戀過程中,秋海棠都成為相思、苦戀的見證。法國人則將秋海棠視為真摯的友誼。歐美花語組合認為秋海棠是親切、誠懇的意思。
七星花的繁殖方式
播種:播種繁殖常用與國內外引種、品種改良和規模性商品生產。主要優點是繁殖系數高和培育新品種。播種繁殖均可在室內或溫室內進行,播種常規引種以春季4-5月或秋季9-10月為宜。因種子特別細小,播種時需謹慎操作。
播種方法:通常用淺瓦盆或播種箱,以高溫消毒的腐葉土、培養土和細沙均勻拌和的土壤最好。播種容器要求干凈清潔,常用新盆。先以瓦片把盆地墊好,均勻裝上疏松、肥沃的播種土。
心心相印-粉色滿天星韓式花束
再用園木板輕輕壓平后,將種子均勻撒上,播種后不必覆土,用木板在輕壓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層石英砂,用澆水會沖散種子,常從盆地浸水,濕潤后取出。同時盆口蓋上半透明玻璃,以保持盆內有較高濕度,并放室溫18-22℃的半蔭處,早晚噴霧。一般播后7-30天發芽。
扦插:扦插可采用莖插、葉插和根莖插。
莖插:莖插繁殖在室溫條件下,全年皆可進行,但以4-5月效果最好,生根快,成活率高。常選取健壯的莖部頂端做插穗,長10-15厘米,帶2-3個芽,如插穗上生有花芽,對生根不利,往往插后容易開花,反而延遲生根,最好不用帶花芽的頂莖做插穗。
插壤用疏松、排水號的細河沙、珍珠巖或糠灰,扦插時插穗不宜埋得太深,以插穗的一半為宜,并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20-22℃室溫。插后一般在9-27天愈合生根。
葉插:葉插繁殖以夏、秋季節效果最好。室溫栽培,冬季也可進行,但生根緩慢。葉插材料應選擇充分發育的成熟葉片,太嫩或老化的葉片,愈合生根慢,成苗率也低。葉片比較大的種類可采用平插法,將葉片平放在沙床上,在葉中央主脈處用刀片劃1厘米切口,每片葉可劃4-5個切口。
星河燦爛-藍色滿天星韓式花束
然后用“n”鐵絲把葉片扣緊于沙面上,也可用直徑1.5-2厘米的卵石壓在葉片切口周圍,即能從葉脈切口長處小植物體。如扦插過程,插壤溫度低于15℃,生根則要延遲,低于10℃時就難于生根。
根莖插:適用于根莖密集的秋海棠,春、秋季將低下根莖剪成3-5厘米一節,斜插或平放于沙床,保持室溫20-22℃。和較高的室內濕度,使之產生不定根和不定芽,一般插后15-20天長出不定根,30-40天萌發出不定芽,待形成幾片小葉時即可移入小盆養護。
七星花的栽培技術
遮陰:秋海棠應于溫室中栽培,適當遮陰。因為溫室環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護,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。若秋海棠葉片過濕的話很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病,該病是一種嚴重病害。
通風:正確的生長空間布置也是生產出健康植株的關鍵因素,空間過密會導致葉柄過長、株形松散,植病性減弱,葉片也更容易傳染細菌性斑點??;而擺放過稀的話,植物澆水后很容易失水,在通風較好室尤其如此。
夢幻迷離-彩色滿天星韓式花束
水分:莖葉柔嫩、多汁、含有豐富的水分。由于自然生長與濕度較大的林下或溝谷地帶。因此,提供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對秋海棠的生長極為有利,特別是盆栽秋海棠,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。
如溫度高,水分供應不足,莖葉易凋萎倒伏,直接影響生長,嚴重時莖葉皺縮死亡。相反,供水過量,盆內出現積水,易于因其根部腐爛。觀葉類秋海棠夏季正值莖葉生長旺盛期。
除供給足量水分歪,每天噴霧數次,模擬相對濕度較高的林下生態環境,相對濕度保持在56%-60%。這樣,莖葉生長繁茂,色澤鮮艷,嬌嫩。冬季秋海棠生長緩慢,供水相應減少。
為了節約用水,鼓勵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進行觀葉秋海棠澆水、施肥等工作,這樣以減少細菌性葉斑病等病害的發生,另外在澆水時盡量減少采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。
以泥炭為主的商業基質由于透氣性和持水性都比較好,很適合秋海棠的生長,生產者一定要采用潔的基質進行秋海棠的生產。肥料的比例以N:P:K為3:1:2或2:1:2為好,再補充微量元素即可。記肥料濃度不可過高,否則積累在根系周圍很容易燒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