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天星,原名為重瓣絲石竹,原產地中海沿岸。屬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。為常綠矮生小灌木,其株高約為65~70厘米,莖細皮滑,分枝甚多,葉片窄長,無柄,對生,葉色粉綠。
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,適宜于花壇、路邊和花籬栽植,也非常適合盆栽觀賞和盆景制作。初夏開花,花朵如豆,每朵5瓣,略有微香。別名破銅錢,可以作為藥用植物,也可作為玫瑰的配襯用戀人。
生長習性:宿根霞草屬長日照植物,花期6~8月。花芽分化需要13小時以上的日照。隨日照長度增加,花芽分化速度加快。不同類型的宿根霞草臨界日照長度有差異,一般大花型品種比小花型品種對長日照敏感。
在自然生長情況下,一般秋季種植,翌年5~6月開花。用無加溫溫室可于4月~5月上市。近些年有在3月~5月、10月~11月,或者第二年1月~2月的上市栽培,按周年生產。滿天星原產于歐洲、非洲北部及亞洲中、西部的夏季干燥地帶。
性喜涼爽,在陽光充足、空氣流通的條件下,生長最佳,生長適溫為15~25℃,在 30℃以上或 10℃以下,水含量并不充足容易引起蓮座狀叢生,只生長根莖不開花。土壤要求疏松,富含有機質,含水量適中,pH(酸堿值)7左右。
滿天星的栽培技術
栽種:首先,得從栽培技術上說,種植田地得采用排水系統良好的。另外,田地里需把雜草清楚干凈,翻土兩次,對于土地不太肥沃的田地,應該提前施肥。采用寬2.5~3米、長度不限箱式栽培為好,并打碎土粒,整平土面,以便管理。
選用苗床株高15厘米左右小苗,2~3株為一叢,按20厘米×30厘米株行距移栽,1畝栽8000~10000株左右,稍栽深一些有利根系增多,并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好,栽后澆水保濕,一般3~5天就會重發新根。
以后根據天氣情況,結合澆水施1%~2%尿素或復合肥溶液,有利于快速生長。根據樹形和生長高度加以修剪,增大冠徑,一般6~8個月時間,可長成株高30厘米左右大苗,即可用于綠化工程使用,株型、冠徑越大,價格越高。
養殖技巧:滿天星性喜涼爽,在陽光充足/空氣流通的條件下,生長最佳,生長適溫為15~25度,在30度以上或10度以下容易引起蓮座狀叢生,只長莖不開花.土壤要求疏松,富含有機質,含水量適中,pH7左右。
扦插繁殖:3月至5月,生根粉或500毫克/千克萘乙酸后,在1:1的珍珠巖與礱糠灰為介質的苗床上進行扦插,保溫保濕,約25~30天后生根。因扦插生根較困難,如今多用組培苗。
土質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地塊,施入充足基肥,每100平方米用氮10千克、磷7千克、鉀14千克,基肥用量應占總肥量的60%~70%。定植宜淺植,以后要逐漸培土。定植株距50厘米左右。
側枝。當側枝葉片展開時,留3~4個側枝,其余抹掉。苗期需多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并結合澆水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薄肥,以氮肥為主。苗期還應經常松土、培土,以保證土壤疏松透氣和根系發育良好。同時注意及時除草。
苔期管理:6月至8月,抽苔期。此期間應重施肥水,并減少氮肥比例,增加磷、鉀肥用量,同時多施一些硝酸鈣、草木灰等速效肥。開花前45天(抽苔后期)應停氮肥,并控水,用0.2%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,每周一次。滿天星需嚴格避雨栽培,澆水也宜干不宜濕,尤其怕澇,雨季更要注意棚內外的排水暢通。
花期為防止枝條軟弱.要嚴格控水,并且控肥,可適當進行葉面追肥。梅雨季要防止疫霉病發生,夏季雨后及時用500倍的百菌清噴施以防治滿天星常見的疫病、灰霉病,在高溫干燥季節滿天星易受紅蜘蛛危害。
9月至12月,9月份后需借助人工電照補光以滿足冬季產花的長日照條件,以誘導花芽分化,使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。常采用通宵照明或深夜(22時至凌晨2時)照明的方法,并保證光照強度在50~100勒克斯。冬季產花還需保持15度以上的溫度要求,10度以下的低溫易產生蓮座狀葉叢生,不能正常抽。
切花與上市:滿天星花之切取無固定標準,國際市場多以重量為標準,一般要求一枝不低于10克,也有在莖基部下剪,以整個生殖莖為單位。國內市場一般要求每枝有三個分杈。鮮花切取的適期以有75%的花開放為宜,若運輸距離較遠,可適當提前。
野生滿天星小花單瓣,通過種子繁衍,是典型的長日植物,秋播春花是長日植物的典型特征。野生種的滿天星花小瓣單,商品價值較低,多做育種材料,罕作商品栽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