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菊(英文名:Gerbera),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具細毛,頂生花序,多數葉為基生,羽狀淺裂。株高30~45cm,頭狀花序單生,頂生花序,花色分別有紅色、白色、黃色、橙色、紫色等。高出葉面20~40cm,花徑10~12cm,總苞盤狀,鐘形,舌狀花瓣l~2或多輪呈重瓣狀,通常四季有花,以春秋兩季最盛。
是現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。非洲菊花徑較大(8厘米~10厘米),花期調控容易,現切花栽培面積逐年增多,應用日漸廣泛。非洲菊還能耐長途運輸,切花供養時間長;
如栽培方法得當,每株一年可切取30枝切花,實為理想的切花花卉。非洲菊花朵碩大,花色豐富,管理省工,在溫暖地區能常年供應鮮切花。主要類型可分現代切花型和矮生栽培型,有白、粉、紅、黃等各種花色。
生長習性:非洲菊喜冬暖夏涼、空氣流通、陽光充足的環境,不耐寒,忌炎熱。生長適溫20℃~25℃,冬季適溫12℃~15℃,低于10℃時則停止生長,屬半耐寒性花卉,可忍受短期的0℃低溫。在華南地區可作露地宿根花卉栽培;
華東地區須覆蓋越冬或在溫室進行切花促成栽培。喜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,忌粘重土壤,宜微酸性土壤,在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長,但在堿性土中,葉片易產生缺癥狀。
非洲菊-日常管理
濕度管理: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,空氣濕度過低,會加快單花凋謝。也怕雨淋,晚上需要保持葉片干燥。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 65~75% 。喜歡溫暖氣候,忌酷熱,在夏季溫度高于 34 ℃時明顯生長不良 ;不耐霜寒,在冬季溫度低于 4 ℃ 以下時進入休眠或死亡。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15~25℃。一般在秋冬季播種,以避免夏季高溫。
光照管理:春夏秋三季需要在遮蔭條件下養護。在氣溫較高的時候(白天溫度在 25 ℃ 以上),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護,葉片會明顯變小,枝條節間縮短,腳葉黃化、脫落,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。
在冬季,由于溫度不是很高,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,以利于它進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、開花、結實。 開花期放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( 10~15 天),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(保溫)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(一個月左右),如此交替調換,以利于植株積累養分持續開花。
肥水管理:與其它草花一樣,對肥水要求較多,但要求遵循“淡肥勤施、量少次多、營養齊全”的施肥(水)原則,并且在施肥過后,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:春秋兩季,這兩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。
肥水管理按照“花寶”-“花寶”-清水-“花寶”-“花寶”-清水的順序循環(最起碼每周要保證兩次“花寶”),間隔周期大約為:室外養護的 1~4 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;放在室內養護的 2~6 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。
夏季:夏季高溫期它往往進入休眠狀態,對肥水要求不多,甚至要控肥控水。肥水管理按照“花寶”-清水-清水-“花寶”-清水-清水順序循環,間隔周期大約為:室外養護的 3~5 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;
放在室內養護的 4~7 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。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早晨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,晚上保持葉片干燥。還要經常給植株噴霧。
冬季:在冬季休眠期,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,肥水管理按照“花寶”-清水-清水-“花寶”-清水-清水順序循環,間隔周期大約為 7~10 天,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,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。 澆水時間盡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。
養護要點
溫度:栽培設施,滿足非洲菊苗期、生長期和開花期對溫度的要求,利正常生長和開花。華南地區外均不能露地越冬,進行溫室栽培,長江流域以外可用不加溫的大棚栽培。
夏季,棚頂需覆蓋遮蔭網,掀開大棚兩側塑料薄膜降溫。冬季外界夜溫接近0C時,塑料薄膜降,棚內一定需增蓋塑料薄膜。遇晴暖天氣,揭開大棚南端薄膜通風約一小時。
光照:喜光花卉,冬季需全光照,夏季應注意適當遮蔭,加強通風,降低溫度,防高溫引起休眠。
灌水:后苗期應保持適當濕潤并蹲苗,促進根系發育,迅速成苗。旺盛應保持期應保持供水充足,每3-4天澆一次,冬季半個月一次?;ㄆ诠嗨⒁獠灰谷~叢中心沾水,防止花芽腐爛。栽培要注意防澇。灌水時可結合施肥。
追肥:非洲菊為喜肥宿根花卉,肥料需求大,施肥氮、磷、鉀的比例為15:18:25。時應特別注意補充鉀肥。每畝施銷酸鉀2.5公斤,硝酸銨或磷酸銨1.2公斤,每5-6天一次,每10天一次。高溫或偏低溫引起植株半休眠狀態,則停止施肥。
清除殘葉:基生葉叢下部葉片易枯黃衰老,及時清除,有利于新葉與新花芽的萌生,有利于通風,增強植株長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