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羞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,由于葉子會對熱和光產生反應,受到外力觸碰會立即閉合,所以得名含羞草。形狀似絨球。開花后結莢果,果實呈扁圓形。葉為羽毛狀復葉互生,呈掌狀排列。

大約在盛夏以后開花,頭狀花序長圓形,2-3個生于葉腋?;榘咨?、粉紅色,花萼鐘狀,有8個微小萼齒,花瓣四裂,雄蕊四枚,子房無毛。莢果扁平,每莢節有1顆種子,成熟時節間脫落。

含羞草的花、葉和莢果均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,且較易成活,適宜在陽臺、室內的盆栽花卉(人食用或過度接觸含羞草也會引起毛發脫落)。在庭院等處也能種植。

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,它在受到人們觸動時,葉柄下垂,小葉片合閉,因此人們理解它為“害羞”,故稱之為感應草、喝呼草、含羞草、知羞草和怕丑草(粵語)。原產于南美熱帶地區,喜溫暖濕潤,對土壤要求一般。

形態特征:含羞草的頭狀花序圓球形,直徑約1厘米,具長總花梗,單生或2-3個生于葉腋;花小,淡紅色,多數;苞片線形;花萼極小;花冠鐘狀,裂片4,外面被短柔毛;雄蕊4枚,伸出于花冠之外;子房有短柄,無毛;胚珠3-4顆,花柱絲狀,柱頭小。

含羞草的莢果長圓形,長1-2厘米,寬約5毫米,扁平,稍彎曲,莢緣波狀,具刺毛,成熟時英節脫落,莢緣宿存;種子卵形,長3.5毫米。含羞草的果期5-11月。含羞草的花期3-10月。

生長習性:含羞草生于曠野荒地、灌木叢中,長江流域常有栽培供觀賞。含羞草喜溫暖濕潤、陽光充足的環境,適生于排水良好,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,株體健壯,生長迅速,適應性較強。

含羞草的栽培技術

栽培種植:一般土壤均可栽培,生長期需肥不多,施稀液肥2~3次即可,肥料不宜過多,以葉綠生長健壯即可,勿使徒長,因為含羞草主要為趣味性觀葉花卉,以小型為好。含羞草的種植技術簡單,管理粗放。對氣候、陽光、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、疏松的砂質壤土為佳,喜溫暖濕潤的環境。

種植方法。一般播種繁殖,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。將種子均勻撒在細土上,覆土1.5厘米左右,在溫度18℃左右時,10天左右可出苗(一般入土即長,不需花精力專門管理)。幼苗期生長較慢,7~8厘米時可定植。

田間管理:田栽株距25~30厘米,及時松土、鋤草、澆水。室內盆栽,夏季2到3天澆水1次。每月施肥1次,如不想讓株形過大,則要減少施肥量,甚至不需施肥。

養護要點:在含羞草生長期間,可結合澆水,每隔10天左右澆施腐熟稀薄液肥(3~4)次。作為盆栽觀賞花卉,易移入室內向陽處,保持0~12度的室溫即可安全越冬。

水分:喜濕潤,夏季生長期每天澆水1次。肥料:苗期每半月施追肥1次。如不想讓株形過大,則要減少施肥量。土壤:要求土壤深厚、肥沃、濕潤。溫度:不耐寒,喜溫暖氣候,冬季植株自行枯死。光照:喜光線充足,略耐半陰。繁殖:播種繁殖。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,幼苗期生長較緩慢,苗高7~8厘米時可定植。

含羞草的繁殖方式

播種繁殖:春秋都可播種,播前可用35℃溫水浸種24小時,淺盆穴播,覆土1~2厘米,以浸盆法給水,保持濕潤,在15~20℃條件下,經7~10天出苗,苗高5厘米時上盆。采種時選健壯母株,加強管理,于結果期隨熟隨采,莢果成熟時會自動開裂。

含羞草為直根性植物,須根很少,適宜播種繁殖,而且最好采取直播的方法,以免移栽傷根;若必須移栽者,應在幼苗期移栽,否則不易成活,作為一年生栽培的含羞草,一般于早春在室內播種。

小盆直播:也可用淺盆養苗分栽。播種土用2成腐葉土、3成園土、5成細黃砂過篩后混合配制。播種時,先在盆中盛上適量的培養土,鋪平壓實,用噴壺灑透水,待水全部滲透后立即進行播種。

小盆直播,每盆播種子1~2粒。如用淺盆育苗,則以2cm ×2cm的距離進行點播。播后覆土3~5cm,以蓋住種子為宜。盆上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濕,將盆放到20℃左右的散光處。以后見盆土干燥時用浸盆法灌水。約經7~10天,種子發芽出苗。

出苗后,應將盆上覆蓋物拿掉,并使逐漸接受陽光。待幼苗長到3cm高時,播在淺盆中的即可分苗移栽。分苗應帶土移栽,否則不易成活。剛上盆的幼苗澆透水后,先放到半陰處,待緩苗后再移到陽光充足的地方。而直播在小盆中的可直接放在陽光充足處生長。

南方4月中,北方5月初,可將苗盆移出室外培養,并及時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。幼苗長到4片葉時開始追施液肥,一般7~10天追肥一次腐熟淡液肥即可。苗長大后可再換一次盆,但用盆不宜過大,一般定植到15~20cm的中號花盆中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