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蝶蘭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北澳大立亞的昆士蘭州、印尼、巴布亞新幾內亞,至菲律賓與蘇門答臘 ,海拔高度五百公尺以上的大型著生蘭花。白蝶蘭的花朵纖弱兒美麗,花??蛇_一公尺長,總狀花序疏生多朵美麗的白花。

或因花朵密集而似圓錐花序,花期春季至夏季。我國有白蝶蘭和云南白蝶蘭等2種。陸生蘭,有塊莖;葉數枚,從基部向上漸尖,并逐漸過渡為苞片;總狀花序具數朵花;花常大而艷麗。

生長習性:白蝶蘭喜高溫、高濕、半陰環境,越冬溫度不低于18度。白蝶蘭原產亞洲熱帶地區。常野生于熱帶高溫、多濕的中低海拔山林中,生長適溫白天 25~28℃;晚間18—25℃:當夏季32℃以上高溫或冬季15℃以下低溫,白蝶蘭則停止生長。

若持續低溫,根部停止吸水,形成生理性缺水,植株就會死亡。但白蝶蘭花芽分化不需高溫,以16—18℃為宜。白蝶蘭喜高濕的環境,如空氣濕度小,則葉面容易發生失水狀態,因此,栽培白蝶蘭最怕空氣干燥和干熱風。

陽光對白蝶蘭的生長發育是非常有利的,因此,冬季需充足的光照,白蝶蘭葉片生長健壯,花朵色彩鮮艷。但夏季長時間的強光直射,對葉片有灼傷現象,需用遮陽網進行遮光處理。

夏季的管理:當平均溫度達到18℃ 以上時,白蝶蘭生長活動最旺盛,因此夏季是其生長的最快時期。白蝶蘭是由蘭株的中央長出新葉,因此要經常觀察是否長出新葉,這與肥料施放地時期有很大的關系。

栽培場所:由于白蝶蘭自生于沒有強光照射的環境中,不喜歡強烈的陽光,因此在溫室栽培時,要使兩層遮光網遮蔭,遮光率約為70-80%。夏季由于高濕,放在溫室栽培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,可使用抽風機來幫助空氣的流通。白蝶蘭性喜白天高溫、夜間溫度下降的生長環境。注意在夏天的夜晚溫室內不要過于悶熱,否則容易造成蘭株變弱。

澆水:換盆初期應控水促根,直到蘭盆手感明顯較輕,水草已較干時才可澆水。盆邊未見新根伸展時,應保持偏干。夏季高溫時節,且新根、新葉已生長迅速時,水分可偏濕。每次澆水隔天應巡查補水。

防止漏澆的蘭苗失水萎縮。陰雨天濕度大,即使植料偏干,也可不澆水。即使是用同樣大小的盆缽種植,但每盆的葉片數和根量也有不同,故澆水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逐盆澆水。

肥料:夏季是白蝶蘭的生長期,千萬不可忽略肥料的施用。應使用稍薄的液體肥(1500-2000倍)每周一次。中苗一般于換盆10天后開始施葉面肥,所用肥料同小苗。濃度掌握在1500至2000倍液,10至15天一次。待新葉、新根生長迅速時,肥液方可施入植料,但兩次施肥中間應澆一次透水。

病蟲害防治:白蝶蘭喜歡微風吹動,稍微悶熱即會患軟腐和黑點病,因此本季要定期噴灑殺菌劑加以預防。噴灑時期以新葉開始生長時為最佳。是否長出新葉與肥料施放的時期有很大的關系。

 一般可用90%四環素3000倍液噴灑。噴后3天內不可澆水,7至10天后再噴一次。以后每2至4周噴一次殺菌劑,用藥同小苗。藥液不要在水草干透時噴施。因為噴后一般三天內不可澆水。 

秋季管理:白蝶蘭由于遲至春天才開始生長,所以其生長休止期也較遲。一般洋蘭到10月左右即開始停止生長,但此時白蝶蘭仍會長出新根和新葉,直到晚秋才會停止生長。

栽培場所:秋天和夏天不同,不但日照量少而且很短,如果仍以兩層遮光網遮蔭則顯太暗。因此中秋以后取下一層,遮光率降至50-60%為宜。

澆水:秋天比較干燥,植株澆水后也很容易干枯,為了持續生長活動,仍需充足的水分,但每次不可給予太多。如果兼用葉面噴霧,對蘭株更有幫助。利用水苔或樹皮種植時,其干燥的程度差異很大,因此要特別注意種植材料的情況而給予適當澆水。保持見干見濕。

肥料:繼續使用液體肥料1000倍,每周一次,直到10月上旬為止,生長較慢的品種,可延續施到10月底,但不宜過遲,過遲會減少開花,并延遲開花的時間。肥料初期以30:10:10花多多為主。

以后逐漸以20:20:20花多多為主,濃度可提高到1000至1500倍液。間隔7至14天一次。新根未出現在盆邊時不要將肥液施入植料中。新葉快速生長時,可7至10天施肥一次。但注意連續陰雨天時不應施肥,以防徒長。

病蟲害防治:初夏生長的嫩葉和花芽容易被蛞蝓食害,尤其是花芽一旦遭到食害,就無法再長出新花芽,因此要用蛞蝓驅逐劑來誘殺它們。所用藥物及濃度同中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