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芨芨草的形態特征

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。稈直立,堅硬,內具白色的髓,形成大的密叢,高50-250厘米,徑3-5毫米,節多聚于基部,具2至3節,平滑無毛,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。葉鞘無毛,具膜質邊緣;葉舌三角形或尖披針形,長5-10(15)毫米;葉片縱卷,質堅韌,長30-60厘米,寬5-6毫米,上面脈紋凸起,微粗糙,下面光滑無毛。

圓錐花序長(15)30-60厘米,開花時呈金字塔形開展,主軸平滑,或具角棱而微粗糙,分枝細弱,2-6枚簇生,平展或斜向上升,長8-17厘米,基部裸露;小穗長4.5-7毫米(除芒),灰綠色,基部帶紫褐色,成熟后常變草黃色;穎膜質,披針形,頂端尖或銳尖,第一穎長4-5毫米,具1脈,第二穎長6-7毫米,具3脈;外稃長4-5毫米,厚紙質,頂端具2微齒,背部密生柔毛,具5脈,基盤鈍圓,具柔毛,長約0.5毫米,芒自外稃齒間伸出,直立或微彎,粗糙,不扭轉,長5-12毫米,易斷落;內稃長3-4毫米,具2脈而無脊,脈間具柔毛;花藥長2.5-3.5毫米,頂端具毫毛。花果期6-9月。5-3.5mm,先端具毫毛?;ā⒐?-9月引。

二、芨芨草栽培技術

芨芨草適應性強,耐旱、耐寒。耐鹽堿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荒山、陡崖均可栽種。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法。播種繁殖:春播和秋播均可,秋播于9月下旬來種,隨采隨播;春播于5月上旬進行。播后覆土約2cm。分株繁殖:3-4月或9-10月,將老珠挖起,分成數叢,按行殊距20cm×15cm開窩,栽前剪去莖稈和葉,栽后蓋上。出苗后及時拔除雜草,并結合除草進行間苗。一般不進行追肥。

三、芨芨草其他作用

1-工業價值

芨芨草作為草類造紙原料,具有紙張質量好、成本低、消耗少、污染輕等特點,不僅是優質造紙原料,而且因具有耐干旱、耐鹽堿、抗逆性強等特性,充分利用荒漠、鹽堿地和棄耕地大面積栽培種植,能增加綠色覆蓋率,防止荒漠化,發展農區畜牧業,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。利用芨芨草作為造紙原料,可以解決原料短缺,減少木漿進口,在造紙行業有良好前景。目前,大面積栽培芨芨草的技術,在國內已達到領先水平。專家們建議進一步完善芨芨草的栽培措施,盡快將此成果在全疆乃至西北地區推廣應用。

2-飼用價值

芨芨草為中等品質飼草,終年為各種牲畜所采食,但時間和程度不一。駱駝、牛喜食,其次馬、羊。春季、夏初,嫩莖葉為牛、羊喜食,夏季莖葉粗老,駱駝喜食,馬次之,牛、羊不食。霜凍后的莖葉各種家畜均采食,但在生長旺期仍殘存著枯枝,故降低可食性,也給機械收獲帶來困難。因生長高大,為冬、春季牲畜避風臥息的草叢地,當冬季矮草被雪覆蓋,家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,芨芨草便是主要飼草。因此,牧民習慣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為冬營地或冬、春營地。大面積的芨芨草草灘為較好的割草地,割后再生草亦可放牧家畜。開花始期刈割,可作為青貯原料。產草量各地有顯著差異,據測定,在騰格里沙漠湖盆低洼地,每公頃產干草975~2025千克,在鄂爾多斯地區,每公頃產干草3000千克左右。就飼用而言,芨芨草質量不高,主要是與它的莖葉粗糙且韌性較大有關,家畜采食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