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眼萬年青,原產非洲南部。早在70年代,虎眼萬年青以一種觀賞植物引進中國,并在海南、西安、長白山試栽。
尤其是在我們南方,只有海南和中山等少部分地區有種植,而且當時一般都是漁民擁有,相傳是每個出海的魚艇上都放一盆虎眼萬年青,據說是用來保佑出海平安,一帆風順等,到了八十年代,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上,有些漁民因為得了無名腫毒,在船上也沒什么藥品,就隨手涂了虎眼萬年青的葉子上去,結果那些腫毒消失的很快,他上岸后就找醫生去檢查,結果連醫生都大吃一驚!覺得不可思議,從此虎眼萬年青治療無名腫毒和消炎的功能就傳開了,也就是一開始虎眼萬年青的功能就是治療腫毒和消炎就是這樣來的。
然后才有進一步的治療肝炎研究。到了九十年代,日本的一名科學家Sashida發現了虎眼萬年青的進一步的治療功能,立志于對虎眼萬年青這種新植物的研究,經數次實驗研究后,從虎眼萬年青中分離到具有不可思議的強抗癌作用的皂甙類化合物——虎眼萬年青皂甙(簡稱OSW-1)。在生理活性篩選實驗中,發現:“OSW—1”體外抗癌活性比臨床使用的紫杉醇、阿霉素、喜樹堿等抗癌藥物強十倍甚至百倍。而且對正常細胞沒有毒性。這一驚人發現將意味著虎眼萬年青有可能取代紫杉醇、阿霉素、喜樹堿等藥物。
21世紀90年代末,中國中藥研究所不負眾望,立足于虎眼萬年青的研發,進一步得出了“‘虎眼萬年青’中含有大量生物堿、黃酮等有效藥用成份:有機鍺的含量是人參的兩倍,鋅、硒是黃芪的三倍,有機鍺可直接破壞腫瘤細胞的核糖核酸的生成”這一結論,研發成果得到中醫中藥研究院等數家科研單位驗證,并獲得高度肯定和認可。
我國的眾多機構都對虎眼萬年青進行了詳細的研究,1997年,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導師惠永正和俞飚研究員的指導下,鄧紹江博士等人率先人工合成虎眼萬年青皂甙這一抗癌活性物質,并一次性合成達20多毫克。這不僅使在實驗室大量合成這種抗癌物質成為可能,也表明我國科學家在人工合成抗癌物質領域走在了世界最前沿。
目前我國為了趕在日本之前,已經加快了虎眼萬年青的入藥,已有膠囊的成品在市面流通。
將其葉子和下面的球體切片或塊泡酒,可舒筋活血。用于內服外敷,對于跌打扭傷、肌肉過度疲勞有良好的恢復作用。
埃及埃伯斯氏古醫籍(The Ebers Papyrus,約公元前1500年)記載用海蔥(Squill)作為強心劑,是洋地黃治療的前身。
功效主治
虎眼萬年青(OrnithogalumCaudatumAit)多糖及皂苷系列在非特異性免疫,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角度,對機體的免疫增強作用和對免疫應答的調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