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尾草(學名:Uraria crinita (L.) Desv. ex DC.)是豆科 ,貍尾豆屬多年生亞灌木植物;莖直立,高可達1.5米.分枝少,葉片為奇數羽狀復葉,托葉長三角形,先端細長而尖,邊緣有灰白色緣毛;葉柄被灰白色短柔毛。

小葉近革質,側生小葉略小,上面無毛或于中脈上略被灰色短柔毛,下面沿脈上被短柔毛,在兩面均凸起,下面網脈明顯;小托葉狹三角形,小葉柄長密被柔毛。

總狀花序頂生,粗壯,苞片卵形或披針形,花梗花后伸長彎曲,花萼淺杯狀,花冠紫色,莢果略被短柔毛;4-9月開花結果。

分布于中國福建、江西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及臺灣等省區。印度、斯里蘭卡、中南半島,馬來半島、南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布。多生于干燥曠野坡地、路旁或灌叢中,海拔850米以下。

該種全草供藥用,有散瘀止血、清熱止咳之效。亞灌木;莖直立,高1-1.5米.分枝少,被灰色短毛。

葉為奇數羽狀復葉,莖下部小葉通常為3,上部為5,少有為7;托葉長三角形,長6-10毫米,先端細長而尖,基部寬2毫米,邊緣有灰白色緣毛;葉柄長5.5-15厘米,被灰白色短柔毛。

小葉近革質,長橢圓形、卵狀披針形或卵形,頂端小葉長6-15厘米,寬3-8厘米,側生小葉略小,先端略急尖、鈍或圓形,基部圓形至微心形,上面無毛或于中脈上略被灰色短柔毛,下面沿脈上被短柔毛,側脈每邊6-9條,在兩面均凸起,下面網脈明顯。

小托葉狹三角形,長5毫米,基部寬1.5毫米,有稀疏緣毛;小葉柄長1-3毫米,密被柔毛。

總狀花序頂生,長15-30厘米或更長,粗壯,密被灰白色長硬毛;苞片卵形或披針形,長達2厘米寬達7毫米,具條紋,被白色并展緣毛;花梗長約4毫米,花后伸長至10-15毫米,彎曲,被短鉤狀毛和白色長毛。

貓尾草是一種草本植物,開有濃密的圓錐花序,縮緊的小穗形似貓的尾巴,因此得名。它是一種很優良大牧草,游牧人曾說過它是上天的恩賜。它的花語是-恩寵。

在這一天出生的他性情溫和,很容相處人緣很好,身邊的人大多都很喜歡他。他關心家人、很顧家,是一個可以依賴的人,也是異性眼中絕佳的伴侶。但是,對于不善于表達的他來說,談戀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。

繁殖方法:貓尾草種子有1層硬殼,播種前需對種子進行種殼破壞處理才能發芽整齊。生產中農戶因種植面積小、用種子量少,常選用硬物(如磚塊)摩擦破壞種殼;種植面積大,種子用量多,選用小型碾米機碾碎處理。種殼處理后,播種前用30-35℃溫水浸泡12-18天,促進胚芽萌動后即可播種。

播種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。直播優點是省工,缺點是出苗不整齊、種植密度不好控制、產量較低;而育苗移栽的優點是生長整齊、密植規格合理、產量高。生產中推薦采用育苗移栽。

主要價值:該種根有清肺止咳;散瘀止血之功效。主治肺熱咳嗽;肺癰;積聚;乳吹;脫肛;子宮脫垂;吐血;尿血;外傷出血。

根曬干品具有“活血通絡,理氣和中,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,肺結核,白帶、關節炎、小兒疳積”。取根部曬干品食用,在閩南家庭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燉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