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運竹又叫彎竹,中文學名富貴竹,別名辛氏龍樹、竹蕉、萬年竹,萬壽竹、距花萬壽竹、開運竹、富貴塔、竹塔、塔竹,放在文昌位又叫文昌竹(通常放4支)。屬假葉樹科龍血樹屬。

原產于非洲西部的喀麥隆。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,株高可達1.5~2.5米高以上,如作商品觀賞,栽培高度為80~100厘米為宜,多栽培于園圃中,喜陰濕,莖葉肥厚,其品種有綠葉、綠葉白邊(稱銀邊)、綠葉黃邊(稱金邊)、綠葉銀心(稱銀心)。

主要作盆栽觀賞植物,觀賞價值高,并象征著"大吉大利",名字也是因此而出的,在1970年代后期被大量引進中國作觀賞之用,現為中國常見的觀賞植物,也頗受國際市場歡迎。

轉運竹近兩、三年才開始流行的新品種,由廣東省臺山市海宴鎮的花農發明和推廣,在栽培和加工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,因而生產成本較高。不過由于其造型變化多樣(有螺旋型、心型、8字型…等),組合后可觀賞性較高,且人們寄望她能轉來好運,故深受人們所愛,市場占有額居開運竹之上,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富貴竹產品。

轉運竹的生態習性:轉運竹性喜陰濕高溫,耐陰、耐澇,耐肥力強,抗寒力強;喜半陰的環境。適宜生長于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半泥砂及沖積層粘土中,適宜生長溫度為20—28℃,可耐2—3℃低溫,但冬季要防霜凍。夏秋季高溫多濕季節,對富貴竹生長十分有利,是其生長最佳時期。

轉運竹對光照要求不嚴,適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長,光照過強、曝曬會引起葉片變黃、褪綠、生長慢等現象。所以在大田栽植,應搭1·7—1·8米高的遮陽網蔭棚,以75%遮光率為宜,創造半陰陽、散射光照的環境。尤其是4—9月,要避免強光照直射,曝曬或過干旱,否則易使葉面粗糙,枯焦,生勢弱,葉片缺乏光澤,降低觀賞價值。

在生長季節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,并常向葉面噴水或灑水,以增加空氣的濕度;遇大雨應排清田間積水,以防倒伏。冬季要注意防寒、防霜凍,溫度在10℃以下葉片會泛黃萎落。此時,土壤應干干濕濕為宜,但不宜干旱,也不宜過濕,要減少澆水和停止施肥。

轉運竹的栽培技術

土地選擇:由于轉運竹是喜陰濕的觀賞植物,為此,要加速其生長,縮短生產周期,創造更佳的經濟效益,就要選擇排灌方便,土壤疏松肥沃的水稻田栽培為宜。

搭建遮陽棚:搭建遮陰棚即是蓋遮陽網,稻田四周用木柱或水泥樁搭架,木柱要求高2.4米,深埋0.4米,若按20平方米用四條木柱(或水泥柱)計,每畝約需木柱30~35條,棚頂面上用鐵線或尼龍繩系緊。然后按每畝10捆塑料遮陽網(寬1.5米/100米55元/捆),蓋好遮陰,再用泥龍繩四周系好即成。

精細整地,合理密植:整地時畦面高度為15~20厘米,畦面寬120~150厘米,畦溝25厘米。每畝施30擔腐熟農家肥充分把平后,插植株苗,種植規格以8×5寸或6×5寸種植,每畝可種1.5~2萬株以上,一般種植不要過密,栽植深度以2.5~3.5厘米為好,(即種苗4個節位,插植2個節位即可),保持適當的空間,以便通風透光。

科學施肥,加強管理:轉運竹無論在坡地、半旱水田都能生長,為加速其生長,縮短生產周期,提高經濟效益,為此,要抓好:

1、施足基地:插植時,畝施腐熟農家肥30~40擔,撒施15~20公斤(N:P:K=15:15:15)復合肥與農家肥耙均勻,然后插植。

2、適施苗肥:植株種植20天后,開始透發新根,可淋一次糞水30~40擔/畝,30~40天后,視苗的生長情況,追施一次攻苗肥,一般以復合肥為主,畝施復合肥15~20公斤,施后培土、當植株長至35~45厘米高時,需要養分也增多,是植株生長始盛階段。

因此,此期追肥要重施,畝施復合肥25~30公斤,尿素10~l5公斤為宜,同時可結合噴施根外肥,用新枝素或噴施寶等植物生長素噴施,以促進生長平衡,葉茂莖粗,提高抗逆力。

養殖注意事項:正常情況下,葉片發黃時,找幾塊生銹的鐵塊,鐵絲,放在水養的容器里,促使長出新根,有利于葉片的正常發育。切根,買回來的轉運竹和家里的容器不匹配時,就要切根,刀具最好是用酒精消毒,要平切,在結節處下方半厘米平切。

光照條件:轉運竹耐陰怕曬,放在室內光線比較亮的地方,有助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,葉片深綠寬厚油光墨綠;反之,則發黃細長,失去其觀賞性。所以不要在太陽下暴曬,特別是陽光最強的時候絕對不可以的。

水質條件:生根后的轉運竹不宜換水,缺水的話,補充加水就行了,最好是加井水,一般情況下是難做到的,用自來水,要存放個一兩天再補加進來,不要用帶油的水,污染過的水,容易造成爛根。

施肥條件:不能加化肥,是防止轉運竹徒長,發黃,在補加水時,加幾滴營養液,有利于生長發育出新的葉片,

風、輻射條件:怕風,巨怕干燥的風,遠離電風扇吹到的地方,平時要向葉面噴灑水,使葉片保持濕潤;遠離電視機,洗衣機,空調等。

修剪條件:要保持稀密程度,太密容易干葉枯死;太稀影響觀賞性。通常不用修剪,植物生長的好,根部才會生長茂密,當不易清潔或視覺不良,可進行適當的修剪,切勿修剪過短。

栽培提示:轉運竹在中國北方4月至10月為生長季節。應保持盆土濕潤,每半月施一次腐殖酸液肥。夏季在室外養護的要遮陰,光照過強會使葉片變黃,放在北向陽臺或疏蔭下較好。

氣候干燥時每日向地面及葉片淋水1次至2次。11月至翌年3月要在室內養護,放南窗前可見陽光處,保持10℃以上可緩慢生長。春季3月至4月換盆換土,培養土可用泥炭土加50%園土配成。

盆底先墊2厘米至3厘米厚的陶粒或粗沙礫做排水層,再加入培養土。栽后保持盆土微濕,待新芽發出后可進行正常水肥管理。栽培兩年左右要截干重栽,植株可留5節至6 節截干,截下的部分可扦插或水養。

綁扎造型的“開運竹”多用水養,平日應放室內明亮處。氣溫較低時7天至10天換水一次,春、秋生長旺季每3天至5天換水一次,水中可加入全元素復合肥。夏日高溫期水養最好用涼開水,以免爛根或孳生藻類。

冬季停肥:嚴寒季節北方無供暖設施的室內水養易受凍害,可于10月上旬用河沙栽植,寒冷時用塑料袋連盆罩住,放室內冷風吹不到的地方,5℃左右可安全越冬。

春季可用培養土盆栽或洗去河沙后水養。養護中如有爛莖、爛根,應及時剔除,并用75%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浸泡根、莖30分鐘,用清水沖洗后繼續水養。如植株已很衰弱,應土栽復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