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名 茼蒿。皇帝菜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菜,常常被拿來和菠菜做比較。同時,許多人也相信皇帝菜有多種功用,包括保肝、利尿、治牙痛、治便秘、幫助骨骼發育、預防高血壓等。據說在古時候,皇帝菜是專門獻給皇帝食用的貢品,所以又叫貢菜。
此外,皇帝菜還有許多不同的名稱,像是“角菜”、“珍珠菜”、“香甜菜”等,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菜。皇帝菜的特色,就是即使經過曝曬,再用水浸泡過,它的口感仍然還是爽脆可口,且愈嫩的枝葉,煮起來愈好吃,不論是用來煮湯、涼拌等,都非常的爽口清甜。
形態特征:茼蒿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。莖高達70厘米,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。基生葉花期枯萎。中下部莖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卵形,長8-10厘米,無柄,二回羽狀分裂。一回為深裂或幾全裂,側裂片4-10對。二回為淺裂、半裂或深裂,裂片卵形或線形。上部葉小。
茼蒿為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少數生莖枝頂端,但并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,花梗長15-20厘米。總苞徑1.5-3厘米,總苞片4層,內層長1厘米,頂端膜質擴大成附片狀。舌片長1.5-2.5厘米。舌狀花瘦果有3條突起的狹翅肋;肋間有1-2條明顯的間肋。管狀花瘦果有1-2條橢圓形突起的肋,及不明顯的間肋。茼蒿的花期6-8月。
生長習性:茼蒿屬于半耐寒性蔬菜,對光照要求不嚴,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。其屬短日照蔬菜,在冷涼溫和,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%-80%的環境下,有利于其生長。在長日照條件下,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,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。
皇帝菜的栽植方法
播種前施足腐熟基肥,每畝1500~2000千克,另加磷酸二銨20-25千克,均勻撒在田內,翻耕耙平做成平畦。
播種:茼蒿種植主要采取撒播或條播,播種后覆土1厘米左右,耙平鎮壓。春播一般在3~4月間,秋種在8~9月間,冬種在11~12月間。小葉品種適于密植,用種量大,每畝2~2.50千克;大葉種側枝多,開展度大,用種量小,每畝1千克左右。
田間管理
溫度:茼蒿生長適溫17~20℃,早春播種天氣還比較冷涼,并伴有倒春寒現象,因此播種后需要在畦面上覆蓋地膜或舊棚膜,四周用土壓實,防寒保溫,待天氣轉暖,幼苗出土頂膜前揭開薄膜。保護地種植超過25℃時要打開通風口放風。
間苗除草:當小苗長到10厘米左右時,小葉種按株、行距3~5厘米見方間拔,大葉種按20厘米左右見方間拔,同時鏟除雜草。
澆水施肥:幼苗出土后開始澆水,澆水時間和次數要靈活掌握,以保持土壤濕潤為標準。每次采收前10~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,每畝施硝酸鉀15千克,尿素8千克左右。
皇帝菜的作用用途
經濟價值:茼蒿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殺螨活性。茼蒿根粉能降低線蟲的增殖能力,從茼蒿中提取制作的茼蒿精油對害蟲具有拒食性;從茼蒿中所提取的茼蒿素可殺蟲。茼蒿揮發油對多種農業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。
主成分是樟腦(29.2%)、α-蒎烯(14.8%)、β-蒎烯(9.5%)和Lyraty1 acetate(9.8%)等。其地上部分可抑制多種農業有害線蟲。茼蒿和玉米對錦鯉的誘食活性明顯高于其他提取液,可用于制作魚類誘食劑。
藥用價值:茼蒿中的痕量硒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,抑制肝癌、肺癌及皮膚癌癥等功效。茼蒿營養豐富,清爽可口,可輔助治療脾胃不和、二便不利及咳嗽痰多等諸癥;尤其適用于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和老年性貧血患者。
夏季涼拌食用可祛暑增食欲。茼蒿制成的食品、飲料、補充劑或藥物具有抑制腫瘤轉移和生長作用。茼蒿含有精油以及膽堿等物質,對咳嗽痰多、脾胃不和、記憶力減退和習慣性便秘等均有裨益。茼蒿還可治療慢性腸胃炎和習慣性便秘。
皇帝菜的文化背景
歷史傳說:杜甫一生流離顛沛,疾病相襲。他在四川夔州時,肺病嚴重,眼花耳聾,生活無著。于是在56歲時抱病離開夔州,到湖北公安,當地人民做了一種菜給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。用茼蒿、菠菜、臘肉、糯米粉等制成,杜甫食后贊不絕口。為紀念這位偉大詩人,后人便稱此食為“杜甫菜”。
皇帝菜的花語:關于茼蒿的栽培,在亞洲地區是為了食用;在歐美是為了觀賞。一到春天,地中海沿岸被一片金色的美麗花朵所淹沒。因此它的花語是“豐富”。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,具備多項才能,可稱得上多才多藝。因此人生似乎是一帆風順,但有時反倒會陷于恃才傲物。注意言行舉止,別惹戀人討厭哦!